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工作动态 > 正文

马院“沣镐思享”思政工作室2023年秋季学期 第五期(总第42期)思政咨询研讨会

日期:2023-11-08 点击数: 来源:

 

(通讯员:陈晓梅 展立 冷春春)113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沣镐思享”思政工作室在图书馆B305马克思书院举办了本学期第五期思政咨询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太阳集团1088vip于江云和孙丹阳两位老师主持,太阳集团1088vip研究生和30名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研讨。

9c6ebd839e80f3d4c18a8a1b8f3c0b6

本期是主题研讨会,讨论的主题是“大学之道,‘道’在何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辩”。下设四个讨论的具体问题,分别是:

1、你理想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你希望在大学中收获什么?

2、在学习过程中,你看重专业学习还是喜欢杂学旁收?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学习中带有实用或者功利的倾向?你认为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

3、你觉得人生价值有标准吗?是什么?你希望在大学获得什么本领来为人生增值?

4、大学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统一?谁来做?怎么做?

希望同学们通过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拓宽大家对思政课的理解,在交流学习中拓展思维、共同进步。

1a5c133024e27c831b1393966daaf08

首先,孙丹阳老师以《大学》中的名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场,引出本期的讨论主题。孙丹阳老师指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当中,认为学习提升自身修为核心。现代高等教育可追溯至西方中世纪的大学,很多西方哲学家也探讨了关于大学的概念。比如:雅斯贝尔斯说:“大学是一个由学者与学生组成的、致力于寻求真理之事业的共同体。” 这个概念跟大家今天理解的大学是非常接近的。中国近现代的大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成效显著同时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比如,今天我们依然讨论“应该怎样培养人?要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孙丹阳老师列举了钱颖一教授在《大学的改革》提到当代中国大学的七种现象以及大学建设中的七种权衡。即:现象一忙、茫、盲;现象二是学分绩(GPA)导向;现象三是变相缩短学制;现象四是焦虑、纠结、内卷;现象五是大学如同高中;现象六是做研究的困惑;现象七是均值高、方差小;权衡一是思维与知识;权衡二是通识与专业;权衡三是个性与从众;权衡四是无用与有用;权衡五是好奇心与功利心;权衡六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权衡七是人与才。由此来启发同学们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否也存在这些现象?大学生活中,我们如何实现这几种权衡。

776ee5789a123cefc5079e746897ab3

之后,于江云老师对主题中涉及到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讲解。她指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人的理性区分成两种不同类型,一种叫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即客观、可计算的、有效用的、实用性,在我们的大学当中,这更多的体现在专业教学和科学维度上;另一种叫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即主观、认同、意义,引申到我们今天的校园学习当中,就是强调一种通识性的教育,一种人文精神的培育。

两位老师在讲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同学们思考如何看待效用与价值?在大学中如何实现两者的统一?

由此将同学们分为3个小组对我们的四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

2b8513f58f45076ab94b384503098df

对于第一个问题“理想中的大学、希望在大学收获什么以及大学生活快乐吗?”同学们感触良多,结合切身经历积极主动发言。比如,第一位同学来自经管院,他认为“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学习氛围浓厚,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全面发展。我所学专业不像工科一样需要做实验,所以我想学习一些更加注重实践的东西。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还算挺满意的。”第二位同学是作为交换生来到西电体验学习生活的,他觉得来到西电以后变得快乐了许多,在学习和身体健康方面都有所进步。第三位同学觉得大学生活没有原来设想的那么快乐。她指出“我理想的周末是有完整的周末或者假期能探索世界,但事实上来到学校之后感觉学业压力比较重,实现起来比较困难。”而第四位发言的同学认为理想中的大学是开放、包容的,可以交到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她平时除了上课学习以为也会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努力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多彩。

0ce7463cd77f5b50807e5be0be3c255

第二个问题,“重专业学习还是喜欢杂学旁收?是否注意到自己的学习中带有实用或者功利的倾向?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各组经过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第一组的同学认为需要分专业看待,如果喜欢这个专业通常就会自觉主动地积极去学习,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如果还没有找到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寻找,但是你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还是应该干一行爱一行,尽力去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吧。第二组的同学认为学习分很多类型,比如专业课需要考试,有学分和毕业要求,就会倾向于功利。但是,自己平时也会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比如C语言,或者其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就偏向实用。第三组的同学引用了胡适先生的名言,认为应该要”多解决一些问题,少谈一些主义”,他们觉得实用和功利应该是一种认识论上面的概念。我们应该更看重事物的本质,更在意事物本身对人类的价值。重点应该在于能否用于指导实践,能否对社会带来好处。

于江云老师总结到: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应该是两个范畴的概念。功利主义属于价值观的范畴,核心是在判断一个行为是对是错的时候,只考虑它是否能为社会带来实际好处,而不考虑抽象的道德准则和意识形态,就像刚刚第三组的同学提到的“多解决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而实用主义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核心是在判断一个认识是真是假的时候,只考虑它是否能用于指导实践,而不考虑它是否符合事物的本质,典型的论调就是“如果这东西看起来像兔子听起来像兔子摸起来像兔子吃起来也像兔子,那它就是兔子”

5b5eddc459379cea092d921dc8b0d56

下一个问题,“人生价值有标准吗?如果有,那标准是什么?‘理想’和‘面包’的价值如何权衡?希望在大学获得什么本领来为人生增值?”这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问题,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后发表自己的感想。第一位同学认为人生价值并没有标准,只要不突破人伦道德和法律底线,根据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际遇,是可以有自己的标准的。有很大的理想去实现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所在,也可以是平凡的度过一生这也是我的价值所在。所以,我认为个人的人生价值是没有标准的,这是极具主观性的。第二位同学觉得每个人都有理想,但必须要考虑自己的面包有多少。也就是说面包能不能支持你去完成这个理想。如果超过自身拥有的面包的话,这个理想就是空的。第三位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提到的几点,在大学里,我们一方面,要能学习到专业知识,为自己以后在某一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大学需要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

2b8513f58f45076ab94b384503098df

最后一个讨论的具体问题是“大学中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统一?谁来做?怎么做?”这个问题是对整场主题讨论的总结,专业度较高,老师也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讨论和组织语言。第一组的同学觉得大学应该在肯定工具理性的同时,给予价值理性成长的土壤。即除了平时的专业课学习以外,学校和老师也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去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第二组的同学认为价值理性需要引导工具理性的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工具更加有效率地去使用。在大学中,两个方面的课程都要开展。一方面学习一些工具性的课程,另一面要有对思想价值进行引导的课程。

听完同学们的回答后,于江云老师问道“大家觉得自己在刚迈入大学之前或者说迈入大学之后,觉得自己是偏实用主义的人还是功利主义的人?我认为大家迈入大学之后,工具理性会慢慢开始膨胀,比如说,大家开始考虑,怎样拿得到很好的成绩,怎样在专业里迅速拔尖,怎么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进入大学之后的状态?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位同学举例说:在百米赛跑中如果我是只看重目的地、成绩的话,我觉得我就偏向功利主义的;如果更加在意感受过程的快乐的话,我就是价值导向。而另一位同学提到了大一下学期的双创周,她觉得那两周是她来西电以后上课上的最快乐、尽兴的两周,也是她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两周,找到了久违的“育人”感,她觉得这对她来说是实用和功利两方面都有收获,她也建议学校多开展这类型的课程活动供同学们选择。

3ae4eb2dc024f0af82872503f83ce0b

最后,孙丹阳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愈发重要,同时,关于大学该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讨论也在持续探索中。大学改革是路上需要体制机制保障,也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形成的内在张力。对于同学们来说,大学时间宽裕,相对自由,所以确立目标加强自律性与执行力至关重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就一定能收获理想的大学生活孙丹阳老师的话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深知在大学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自律和目标设定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参与这次活动受益匪浅,不仅明确了人生目标,还激发了更高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336b387bcc2c8dd419715bb2df210bc

本次“沣镐思享”思政咨询研讨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现场氛围生动活泼,师生间畅所欲言、积极探讨,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该活动旨在通过师生交流互动,直面学生的思想困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打通思政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大小思政多元协同的育人新模式,构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此后,该活动将长期举办,每周三中午会在该公众号发布报名链接和讨论主题,感兴趣的同学尽可报名参加。

更多精彩,尽请期待!

 

上一篇:“刚哥解惑”面对面——走进咸阳博物院

下一篇:马院“沣镐思享”思政工作室2023年秋季学期 第四期(总第41期)思政咨询研讨会

关闭

Baidu
sogou